首页 > 党史工作
> 详情
“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用鲜血唤醒国人
发布日期:2022-6-24 15:26:00 发布人:admin

           刘和珍出生于南昌贫民家庭,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前夕,她受进步思想影响,认识到肩负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阻挠,带头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号召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斗争生涯。

1922年1月,刘和珍等创办进步社团“觉社”,即为“觉悟青年之社”之意,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反对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提倡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反对男尊女卑、买卖婚姻、包办婚姻。觉社社友经常争辩、探讨问题,自称为“开风气的我辈”。刘和珍等首先在南昌发动女子剪短发,此举轰动全城。

同年夏,觉社定期出版《时代之花》半月刊,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进步倾向展现在大众面前。刘和珍负责该刊物编辑,平时稿件不足,就自己动手写,白天没时间写就深夜写。1923年夏,觉社主要成员因升学、就业等离开南昌,该社逐渐分散解体,《时代之花》也就不再刊行了。

1923年秋,刘和珍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1926年,“大沽口事件”发生以后,日本联合英美等国家,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无理要求。3月17日,日英等国军舰20余艘屯集大沽口,企图联合进攻中国。女师大等学生团体,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8日在天安门前召开国民大会。3月18日上午,刘和珍正患病,但她不顾病痛,带领同学来到天安门参加大会。会后举行游行,刘和珍肩扛校旗,走在队伍前面,大声呼喊口号,并指挥队伍前进。

当游行队伍来到段祺瑞政府门前,这里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突然,枪声响起,刘和珍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这时军警冲过来,用棍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在棍棒的毒打中伤重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

鲁迅在参加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