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志工作
> 详情
“茗饮之宗”推宁王
发布日期:2021-9-20 14:09:30 发布人:admin

中国古代的品茗艺术,由唐代陆羽《茶经》奠定基础。不过,其时虽然使喝茶得以升华,却是加盐和作料的“调饮法”。这种状况的改变,发生在明代,使“清饮法”占主导地位并延续至今。主导这一划时代变更的,就是册封南昌的朱权。

起元代茶学低谷,有明一代茶学发展高峰迭起,单著茶书即有50余部,占唐至清所有茶书的一半。这些茶书多汇集前人成果,而朱权《茶谱》则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千古茗饮之宗”。

1.jpg

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初封藩于大宁(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曾举兵助朱棣图大事,朱棣称帝后改封南昌。自此深自韬晦,潜心戏曲创作,寄情山水,尤慕神仙之术,茶成为其明志、修身养性之方。用《茶谱》中的话来说就是:“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括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凡鸾俦鹤侣,骚人羽客,皆能去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世俗,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净牖,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凛然有出尘之志。

朱权以闲避嫌,以茶明志,因而他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品饮上,故其《茶谱》也较其他书更加精益求精,在当时资料汇集的茶书天地中独辟蹊径,“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茶谱》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对品饮从简行事,开清饮风气之先,摆脱了延续千余年之久的烦琐程序,以具有时代特色的方式享受饮茶的乐趣。

2.jpg

具体言之,在通行的饮茶器具之外,朱权又自创了“古无此制”的茶灶,但他所使用的器具却比陆羽提倡的“二十四器”及宋人的制作都要少,只保留了必不可少的物件。对于点茶、煎汤的具体要求,《茶谱》也比宋人程序简单,容易掌握。在清饮方面,《茶谱》认为茶要讲究“自然之性”和“真味”,反对“杂以诸香”,即使是花茶也求茶的“香味可爱”。至于所用器具,则反对“雕镂藻饰,尚于华丽”,与前人爱用金银制器不同,《茶谱》主张用石、竹、瓷、椰壳等制器,务求“清白可爱”。可见,朱权《茶谱》不仅继承了古人的优点,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特色,求真,求美,求自然。朱权大胆改革传统的品饮方法和器具,形成了一套简单易行的烹饮方法:备器、煮水、碾茶、点泡、以茶筅打击,又加入茉莉蓓蕾,并设果品佐茶。烹茶食果,品其味,嗅其香,观其美,得其佳趣,破体郁闷,乐在其中。

其实,《茶谱》最精彩的是关于品饮情况的介绍。二三“鸾俦鹤侣,骚人羽客”,“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净牖”,主“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而一边厢童役烧水煎茶,山清水幽,茶香泉泠,构成一幅清雅的山水画,自然和谐,宁静淡泊,清饮之风诠释得淋漓尽致。

朱权《茶谱》倡导的饮茶法,不仅当时风行,而且影响深远,被称之为“朱权茶道”。经研究专家认定:朱权是中国古代倡导清饮法的第一人,其饮茶法也使日本茶道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