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贸史话系列:南北朝时期豫章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4 18:19:53 发布人: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累遭兵革战火灾害的主要是北方和中原地区,而地处江南的豫章地区,因战略位置的重要而政治地位有所提高,生产事业相对稳定,因此成为当时北方和中原人口南迁的重要地区之一。为了安置大批南迁的流民,东晋王朝采取了一种特殊措施,即设置侨郡。《隋书·食货志》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侨民和江南人民的日趋融合,不仅使“地广人稀”的豫章地区劳动力得到补充,而且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麦、粟、菽等新的农作物品种。当时在豫章城西赣江两岸一带,由于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粮食产量之高令人惊叹,《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一引《豫章记》说“极膏腴者,一亩二十斛”。侯景乱梁时,陈霸先积谷巴丘,以胡颖为巴丘县令,坐镇赣江边上的大皋(今泰和县)督粮运,竟能在短期间得50万石稻粮,不论这些粮食来源于百姓或是地方豪强,都说明当地的粮食非常丰足。
在粮食生产得到发展的同时,豫章郡的畜牧业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在南昌地区发掘的70余座南北朝墓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墓葬出土了与畜牧业有关的文物。这些墓葬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陶塑马、牛、羊、猪、狗、鸭、鸡、鹅及家畜家禽笼圈等,其中南昌尤以滑石猪为多,反映了当时养猪业的突出发展。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新器型鸡首壶,亦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养鸡业发展的史实。这些家畜、家禽造型及有关文物的大量发现,形象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南昌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盛况。
摘自:南昌历史文化丛书《物华天宝雄吴楚——南昌经贸史话》,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主编:陈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