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一部优质年鉴应兼具广度、深度与温度,才能做到全面、深入、立体地解读区域年度发展概况。广度,代表着普遍性,指向年鉴内容的全面性,体现的是信息的量;深度,代表着特殊性,指向年鉴记述的思想性,体现的是信息的质。广度和深度都是理性方面的衡量,而温度,则是感性方面的衡量,指向年鉴的价值观,代表着情怀,体现的是魂。年鉴编纂人员唯有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不断加强年鉴框架设计、资料征集、内容编排等各方面的规范与创新,拓展记述的广度、发掘内容的深度、呈现人本的温度,全面客观记录一地人们年度内创造的成果,展现一地年度发展面貌,才能使年鉴真正“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一、拓展记述的广度,让年鉴具有全面、有效的信息量
对于地方综合年鉴来说,具有记述的广度是其基本准则,年鉴的定义要求它记述的范围要涵盖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广度是地方综合年鉴资料性的基本要求。
(一)编纂理念是决定年鉴记述广度的关键
一部年鉴的编纂理念是其魂之所系。是否有明确的编纂理念,能否在年鉴编纂中通过框架设计、资料编排来体现编者的系统思考,决定着年鉴的思想性和时代性,直接影响着年鉴的编纂质量和整体价值。对编纂理念的把握考验着年鉴编纂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若编纂者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宏观变化学习感知不够,就无法贯彻好新时代年鉴编纂的指导思想;若是缺少对年鉴结构内在逻辑的深入思考,就无法拟定出一份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的编纂大纲,也不能实现对其记述面的有效覆盖。要实现记述的广度,就需要多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以便在年鉴编纂中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连云港年鉴(2019)》设置“乡村建设”类目,此时脱贫攻坚还没有结束,乡村振兴还没有被正式提上日程,但《连云港年鉴(2019)》别具匠心地设置“乡村建设”类目,把它编排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类目后面,“生态建设”类目前面,下设“综述”“农村综合改革”“镇村规划”“镇村建设”“农村水利”“精准扶贫”6个分目,在当时基本涵盖乡村建设的主要方面,很早就认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此给予较为充分的记述,体现它应有的地位,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也由此使《连云港年鉴(2019)》在类目及分目的设置上覆盖到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拓展了年鉴框架,增强了记述的广度,先进的编纂理念使它在其他年鉴尚未意识到乡村建设重要性的时候,就已经对此做了很好的尝试,走在了全国同类年鉴的前面。
(二)框架设计是体现年鉴记述广度的重点
年鉴记述的广度首先是通过做好年鉴框架设计来实现的.
“年鉴框架应涵盖年度内本行政区域的基本情况”,“年鉴框架应做到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关于框架设计的第一要求就是应涵盖年度内本行政区域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说覆盖面要广。
在品读中国精品年鉴的过程中发现,每一部中国精品年鉴都采用分类编辑法,基本设置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所设类目基本涵盖一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随着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其框架结构,设置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若干类目及分目。例如,《长沙年鉴(2018)》设有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房地产业”类目,设有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生态环境”类目,在其“商贸服务业”类目下,对“电子商务”“物流业”“会展业”“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等业态以分目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的呈现。《长沙年鉴(2020)》进一步拓展“居民服务业”的覆盖面,增加对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兴业态的记述。同时,《长沙年鉴(2020)》积极应对机构改革后事业分类的变化,增设“应急管理”类目,下设“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卫生应急”“消防”4个分目,是结合机构改革做出的积极探索,在当时也是一种较早的尝试。
(三)资料内容是拓展年鉴记述广度的核心
年鉴内容要全面、客观、系统地体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年度情况,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类目、分目的科学设计,系统全面地覆盖一地年度发展情况,更要在正文中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来体现其记述的广度。尤其要注重在各部类的综述、概况部分,通过概况条目和综合记事条目,以数据的形式对一项事业、一个行业年度发展的整体情况作具体记述,为读者提供综合性、概括性的信息,体现出全面性、连续性和可比性。概况反映的是事物“面”上的情况,要写清楚行业基本情况、年度主要业绩、发展变化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荣誉;综合记事条目反映的是事物“线”上的情况,要记好各部门主责主业开展情况和各行业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撰写综合性条目站位要高,要站在一地全局的高度来写一项事业的年度发展情况,写清楚上一年度某一项事业或某个行业年度发展情况,而不是本单位情况,需要以行业的视角来统摄资料,体现出记述的广度。
(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年鉴记述广度的路径
年鉴要连续编纂、一年一鉴,每年都要跟随当地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职能也在发生转变,作为映照现实载体的年鉴,它的体例结构、编排方式必然也要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然而,有的年鉴由于编纂理念未及时更新,加上责任心的缺失,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思维设定篇目框架,不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未能有效跟进发展的现实,致使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大量存在。尤其是经济部类,对各产业发展的记述有很多缺项,不仅缺少对新兴服务业的记述,甚至对重要的传统产业乃至当地支柱产业都缺少有效记述。有的年鉴政治部类也存在记述广度不够的问题,如未能结合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设置相关分目,有的甚至只简单地将工作总结一股脑塞进“主要工作”分目中应付了事。
年鉴编辑在编纂年鉴的过程中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结合上一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列出较为系统的编纂纲目,指导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搜集当地各主要产业年度发展资料,联系各单位的职能处室调取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例如,针对“工业”类目下各产业记述不充分的问题,要联系工信部门协调其职能处室,增补各主要产业下重点项目、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行业合作交流等条目,同时调取相关重点企业年度发展情况资料,尤其是对本地支柱产业资料要进行重点挖掘;针对“商贸服务业”类目下缺少新兴服务业内容的问题,要联系商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部门和单位,增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公证服务、律师服务、会计服务、房屋中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服务等内容;针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缺少资料无法设立类目的问题,要联系住建部门提供建筑业相关资料,搜寻房地产业年度发展报告;针对“生态建设”类目资料不足问题,要向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有针对性征集相关资料,由生态环境局提供生态质量年度报告,全面系统记述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还应联系市委政研室、统计调查部门,协调搜集年度重点调研报告、重要普查公报等资料。
事实上,年鉴中可以拓展记述广度的空间,不只有正文,还有附录等其他形式。因此,年鉴编纂单位除加强与供稿单位沟通外,还要多关注当地权威媒体和相关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拓宽资料搜集渠道,全面搜集各类资料,尤其要多搜集各类公报和年报。例如,统计部门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社会调查部门发布的各类调查公报,各职能部门发布的行业年报。这些信息经过严谨细致的研究分析,并经过官方审核发布,是年鉴可以使用的较为权威的信息来源。
二、增强记述的深度,使年鉴深入解读区域年度发展
是否能够把入鉴内容记述得深入透彻,体现着编纂人员思维的高度。唯有具备思维的高度,方能有深度挖掘资料的意识,也才能在内容上作深度呈现。
(一)规范编纂是增强年鉴记述深度的基础
一部优质年鉴,首先应是一部编纂规范的年鉴,它的框架分类应当参照相关分类标准,条目编排规范有序,文字表述规范,图表编排也要规范。总之,要符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及其《补充规定》要求,做到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资料翔实,内容全面,记述准确,出版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若没有深入学习掌握年鉴编纂规范的相关要求,甚至无法编出一部合格的年鉴,自然也无法成就一部系统完整、独具特色、富有资料价值和记述深度的优质年鉴。
例如,关于年鉴中人民团体或群众团体的记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第十条要求,记述群团组织工作要以“人民团体”或“群众团体”名称立目。以“人民团体”立目,应该记述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科技、侨联、台联、青联和工商联,所记内容不能超出这八大人民团体;以“群众团体”立目,除了记述上述八大人民团体以外,还可以记述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15家群众团体,同样超出的不算。在分目的编排上要依照既定的顺序,包括民主党派的排序也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需要注意。
关于条目记述的顺序,其实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以“社会保险”分目为例,完整的“社会保险”分目下应该有单独设置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条目,分别记述各类保险参保人数、缴费情况及享受待遇情况等具体内容。条目的排序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表述来安排,这个顺序也反映了各类保险的重要程度。
(二)特色鲜明是增强年鉴记述深度的重点
一部优质年鉴应该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年鉴,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年度特点等都要鲜明。它的框架分类要体现社会实际分工,要突出本行政区域地情特点,经济部类尤其要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产业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例如,《连云港年鉴(2019)》专门设置“海洋经济”类目,突出其作为沿海城市的区域特点;还设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类目,突出其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区域优势和时代特色,这种对本行政区域地情和时代发展特点的把握及呈现都值得学习借鉴。《长沙年鉴(2020)》充分利用卷首专题图片,对所记述行政区域地域风貌和年度亮点作重点呈现。如卷首设有长沙文化地图,将长沙市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作集中呈现,并且分专题呈现长沙市70年来的发展变化。该年鉴在内容编写方面,通过增加体现年度亮点的动态条目来增强记述的深度,基本每个分目下,在记述年度内相对稳定的专题性常规条目后,都有反映年度亮点的单一动态条目,使年鉴记述内容点面结合,动静适宜,张弛有度,丰富了年鉴记述内容的深度。
(三)研究地情是增强年鉴记述深度的关键
若是没有认真研究地情,尤其是没有了解本地上一年度都发生了什么,就无法准确把握本地地域优势和年度特点,自然也发掘不出记述的深度。以吉林市为例,在国家振兴东北、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吉林市委、市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把发展冰雪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成立冰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让“冷资源”成为“热产业”。2018年,吉林市冰雪产业爆发式增长,成为举全市之力聚焦冰雪,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而结出的硕果。年鉴作为实录,就要敏锐发现、及时捕捉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因此,《吉林市年鉴(2019)》创设“冰雪产业”类目,下设“综述”“规划建设”“旅游产业”“体育赛事”“全民活动”“宣传推介”“合作交流”“服务设施”“人才培养”等分目,紧紧跟住吉林市产业发展的新变化,系统记述在冰雪产业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突破。该年鉴在全国年鉴中首设“冰雪产业”特色类目,别具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使作为吉林市结构转型重点的冰雪产业得到系统而深入的呈现。
(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年鉴记述深度的路径
记述深度不够的问题在各级各类年鉴中大量存在。有的年鉴缺少对本地地情的深入研究,在框架设计上照搬照抄,在资料搜集上得过且过,常常是将各单位报送的工作总结简单整理应付了事。既缺少对记述内容的细致研究,也缺少对本地特色的系统呈现,更缺少对年度亮点的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编纂理念及责任心需要加强外,还有不得要领的问题。
年鉴编辑在年鉴编纂中应该注重点、线、面的结合,既要在“面”上有综合性条目的整体记述,也要有“线”上常规工作条目的有序记述,还要有“点”上年度亮点条目的突出呈现。以往很多年鉴中只见“面”和“线”,缺少年度亮点条目,现在这方面仍是需要重视的部分。但有的年鉴矫枉过正,在分目下除了“概况”条目就是一事一条的亮点条目,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都是不正确的。年鉴中各分目下既要有体现专项工作年度整体发展情况的“概况”条目,也要有体现各项主要职能工作开展情况的常规条目,最后才是体现年度发展亮点的特色条目,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年鉴中给足了可以拓展记述深度的载体,在正文中可以通过将当地特色产业升格为类目的形式,深入记述一地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还可以增加体现年度发展亮点、重点的动态条目,深入挖掘一事一物的资料价值。同时,也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使年鉴文图并茂,既有图有真相,又有表格供直观比较。此外,还有专文、卷首专题图片等其他形式,值得深入思考,充分运用。
三、提升记述的温度,充分发挥年鉴社会服务功能
一部年鉴有广度、有深度,当然不失为一部优秀之作,但它是否能真正以其价值观影响到人的思想和行动,还需要一个条件,即温度。这需要年鉴编纂人员以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敏锐地捕捉社会信息,探索和挖掘这个时代具有标杆意义的人与事物,将所在城市中人们每一年创造的成就转化为历史记录。同时,在年鉴篇目设计及内容编纂过程中,深入思考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工作,怎样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落实到年鉴编纂的具体过程当中,使年鉴真正发挥出存史、育人、资政的价值。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体现年鉴温度的本质要求
年鉴质量的提升不仅是形式的完善、记述的规范,衡量年鉴质量的高低也不能只看特色是否突出。作为一部新时代优质年鉴乃至精品年鉴,还要看它对事物本质的把握,看它是否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编纂理念,用以指导年鉴的框架设计、资料征集、内容编写和成果应用,如实呈现一地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社会全面发展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切发展之“道”,是核心,其他所有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举措皆为“器”,是手段。
年鉴记述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各级机构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物质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过程呈现好;把各行业各方面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干部群众通过各种平台、载体创造性发挥作用所作的贡献记录好;同时,也把全社会不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留存好。
以社会部类为例进行说明。年鉴的社会部类是年鉴五大部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部类,关系着社会民生的诸多方面。人类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公共生活三大领域,年鉴“社会生活”类目下所设各分目应按照这三个方面来依次记述,分别记述“人口家庭”“收入消费”“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老龄事务”“关心下一代”“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内容,体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也暗含着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发展逻辑。
当然,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最基础的物质生活,还应该包括饮食、服饰等内容,居民在吃、穿、住、行、用、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广泛领域的消费性活动也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最重要的体现是让人民生活得好、得到全面发展,这既是经济建设的目标,也是国家努力的方向,自然也是年鉴需要关注的重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因此,社会部类作为曾经被忽视的部分,今后必然也是年鉴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重视对人的关注是提升年鉴温度的重点
年鉴要记事,也要记人。最能体现年鉴温度的,就是对人的关注,既包括对群体的关注,也包括对个体的关注。每一项事业的发展都是与人相关的,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由人来实现的,每一项创新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年鉴要重视记录视角的选取,记录好为当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记工业,也要记工人;记农业,也要记农民;记科技创新,也要记科技工作者。记人才,不能只记数量,还要记具体的人和成果,要记增长、记变化、记特点。以人民为中心,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对贡献者的尊重、对创造者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毕竟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年鉴中对人的记述主要通过设置“人物”类目集中记述和在行文中以事系人两种方式呈现,年鉴工作者有责任深入挖掘为当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物的资料,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通过褒扬优秀人物,达到以先进人物事迹引领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的目的,同时彰显一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长沙年鉴(2020)》在“人物”类目中就记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事迹。《吉林市年鉴(2019)》也在“人物”类目中记述了“中国好人”“黄大年式科研团队”“江城十大工匠”“江城护鸟人”的事迹,以彰显他们为城市发展所作的贡献。
(三)加强年鉴编纂的人文情怀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可读性
年鉴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它的内容记述上,同样也体现在它的表现形式上。精心把握年鉴图文配比、便捷检索、装帧设计等方面的细节,通过二维码扫码阅读等适应新时代阅读习惯的方式,也是提升年鉴温度、拓展年鉴使用价值的有效路径。《长沙年鉴(2020)》卷首集中记述长沙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开展2019年度人物、年度事件评选活动情况,既体现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创新工作,又突出年度重点。《长沙年鉴》的封面设计也有着鲜明的特点,2020年卷封面上毛体的“长沙”二字飞逸灵动,2018年卷还将岳麓书院古朴秀雅的形象引入封面设计,压印在成书的封面上,并取其檐角压印在书脊上,很有创意,文化感十足,具有一种人文的温度。年鉴还要有完备的检索系统,方便读者快速查阅信息,中国精品年鉴都较好地配备了包括目录和索引在内的双重检索系统,设有简洁的页眉检索,还有年鉴在外切口右上角设有便于检索的梯标。有的年鉴还采用“纸屏互动”模式,在纸质年鉴中增添相应条目内容的视频二维码,实现可视化网络年鉴系统互动,这一切都是用心服务读者、增强年鉴可读性的体现。
(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年鉴记述温度的路径
年鉴要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作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所编年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所记内容要见事又见人,且能有效为人所用。但由于年鉴的资料来源多为各供稿单位报送,很多是从工作总结而来,在对一年工作的高度概括中,常常是见事不见人,只有对事物、事件、成果的简单描述,缺少对达成事件、完成成果人的记录,有时甚至是刻意忽略人的存在。例如,在记述所获荣誉时,常常表述为几人获得国家级称号,几人获得省级称号;写工作成果时,会写几项成果获国家级奖项,成果获得者及成果名称常常缺失;在“人物荣誉”类目,也多是分别列出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人名及所在单位名称,很少对重点人物的事迹作具体记述,见人不见其精神,不利于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在年鉴的某些部分又会极度突出作为叙事主体的“领导”。作为政府主办的地方综合性年刊,有的年鉴常常会以“官书”的姿态呈现,从而显得“官气”十足。年鉴中“领导”氛围深厚,最集中的是作为标题出现的“领导干部名录”(近年来已经有很多编纂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领导干部名录”改为“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名录”,虽然记述内容基本相同,但记述视角的不同则体现出编纂理念的变化)。有的年鉴会在“人物”类目中专设新任领导干部简介,介绍新任领导的工作简历。还有的年鉴在大事记部分处处以领导为中心,把大事记写成了领导的起居注,言必称书记、市长、局长,在大事记中基本看不到一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全是当地领导人满满的行程。年鉴作为“官书”,应该强调的是它资料来源的权威性,呈现内容的全面客观真实性,是代表机构呈现的集体编著,而不是以个人角度出现的私人著述。因此,具有如此身份和地位的年鉴更应该以系统客观的资料来全面呈现一地的年度发展变化,如实记录好新时代人们为当地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年鉴要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和精神风貌,在行文中应落实以事系人的写法。在工业类目,记述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应记述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的发明创造,甚至可以独立设条目,把获奖集体和个人的业绩信息完整地写出来;在农业类目,记述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等内容的记述;在科技类目,既要记述创新成果,也要记述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在人物类目,应加强对先进人物事迹的记述,尤其是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先进人物,通过彰显他们的事迹发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在大事记的编纂中,应摆正记述的角度,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记述一地上一年度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领域发生的大事、特事、要事、新事,加强对社会部类尤其是有关民生方面内容的记述,关注人们生活的变化。在加强人物内容记述的同时,还要重视通过凸显个性特征的装帧设计、便捷的图文检索等形式来加强年鉴编纂的人文情怀,提升年鉴的人文属性,使年鉴带有人本的温度。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实现全国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后,年鉴事业已从数量的规模化向质量的高质化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年鉴事业的必由之路。以奋斗致敬时代,用精品回报人民,是新时代对年鉴工作者提出的必然要求。年鉴编纂者要深入学习思考怎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年鉴工作,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时代发展更新编纂理念,通过框架设计、资料编排来贯彻编纂者的系统思考,以实现年鉴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一部优质年鉴应兼具记述的广度、深度与温度。通过更新编纂理念,在框架设计、资料内容等方面拓展记述的广度,让年鉴具有全面而有效的信息量,展现出区域随时代发展变化的全貌;通过研究地情、挖掘地方特色以及丰富的图片表格等形式增强记述的深度,使年鉴能深入解读区域年度发展;通过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对人的关注以及加强可读性持续提升记述的温度,充分发挥年鉴社会服务功能。在编纂过程中,不断加强年鉴框架设计、资料征集、内容编排等各方面的规范与创新,争取做到编纂理念精妙、框架结构精巧、资料整理精心、条目编写精细、数据审核精准、图片选排精美、规范把握精当、语言文字精炼、内容校对精确、版面装帧精致、印刷质量精良,展年度之精华,呈一地之精彩,让既有记述的广度与深度又带有人本温度的年鉴全面、深入、立体地解读区域年度发展,如实呈现一地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价值,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从而推动年鉴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年鉴研究》2023年第2期;作者系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级调研员、副编审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