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南昌经济
商周以来,江西地区主要是百越族的杂居地区,他们虽然与中原有密切的交往,但在文化面貌上仍然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自西汉初年设立豫章郡,建立灌城以后,更进一步密切了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当时统治豫章的太守一类官吏多数是出身于北方的封建贵族,加上有一些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相继南迁,把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带到了南昌,从而促进了汉代南昌农业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期,铁制生产工具已在南昌地区广泛使用了。到东汉时期,铁的使用更趋广泛,铁农具比较多见。
雷次宗在《豫章记》中描述豫章地区的经济情况时说。“地方千里,水路四通。……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 金铁蓧荡,资给于四境。” 说明这时豫章地区的经济正有逐渐赶上中原的趋势。在西汉后期,特别是东汉时期的墓葬中,仓、囷、畜圈、禽舍和家禽、家畜等模型明器的大量发现,更具体形象地展现了汉代南昌地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的景象。仓、囷建筑都很讲究,下面用柱子支撑,把仓房托离地面高架起来,以达到通风防潮的目的,说明当时的粮食储备已相当可观。
农业的发展,又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极有利条件。汉代的南昌地区,手工业以冶铁、纺织和铜器、陶瓷、漆器、玉石器的制作为主。
《史记》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国用富饶。”当时,豫章郡是吴王濞的管辖范围,这个铜山,应该就是指南昌的西山。雷次宗《豫章记》也说:“西山周回三百里,此山时有夜光,远望如火气。”《舆地志》说:“此铜之精光也。”余靖《西山行程记》也说: “渡江北行有山,即吴王濞铸钱之所。”正由于豫章西山有铜,加之郡内有色金属矿产极为丰富,所以不仅吴王濞占据豫章后在这里铸钱,而且汉时南昌的铜器制造业也大为发展。
汉代鎏金和镶嵌的工艺技术也已出现。青云谱十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面鎏金神兽镜,半球形钮,莲珠式钮座,外区有两周相异的缠枝纹和龙珠纹,内区有神兽纹等。纹面鎏金,光泽夺目,纹饰绮丽,反映出汉代南昌地区铸铜技术的高超水平。
汉代南昌地区的陶瓷制造业有了多方面的发展。在品种方面,除日用陶器外,还有砖瓦等建筑材料和专供随葬的仓、灶、井、奁、壶、耳杯、盘等明器(瞑器)。在明器中,东汉中、晚期盛行一种低温釉的绿釉陶,这是南昌地区有特色的陶器。
特别有意义的是随着冶陶技术水平的提高,到西汉中、晚期就已能生产一种比较成熟的青瓷器,这种较成熟的青瓷,在西汉还是少数尖端产品。到东汉以后日趋增多,釉色更纯净均匀,且多为青黄釉色,附着力也更强,表明东汉时期,陶瓷工艺技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漆器和玉、石、牙雕工艺也有长足的发展。永和门外西汉墓群中出土的一件用象牙雕成的剑饰品,镂雕成一舞女形象,一手甩袖于腰前,一手高举拂袖于头顶。把一个少女的头发、眉目、衣服花纹和佩饰刻划得栩栩如生。
由于汉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西汉到东汉,南昌的人口也增长较快。据《汉书·地理志》载,豫章郡十八县,共有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二户,三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五人,平均每方里有零点七人。南昌无疑是全郡十八个县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人口至少应在十万以上。
到东汉时,豫章郡二十一个县,共有四十万六千四百九十六户,一百六十六万八千九百六十人。人口几乎翻了五倍。
唐代南昌经济的繁荣
唐代以前的三国孙吴、两晋、南朝时期,除了西晋灭吴以后一个短暂时间外,全国都是处于政权割据时期。自东晋王朝在长江流域建立起政权后,大量黄河流域的人民向南迁移。南昌地区自然也有侨居的豪族贵族和人民群众。正由于北方人口如潮水似的涌向江南,一时南方人口激增,又来不及很好地安置和组织他们在土地上生产,所以东晋初年,南方各地都发生过经济恐慌,如三吴沃壤之地,都“阖门饿馁,烟火不举” (御览三十五引王洽集),至于“江州肖条”“更是白骨涂地,豫章一郡,十残七八。”(《晋书·王鉴传》)可见豫章南昌地区残破凋敝的严重。但是,由于中原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东晋、南朝两百多年后,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水平。这时期的南昌,也逐渐成为江南的一个重要城市。
这时南昌地区在青瓷器的烧造、漆器、纺织业的生产、铜镜铸造以及金银饰品的生产镂铸工艺各方面得到了大发展。
青瓷器的烧造是南昌手工业生产的一项突出成就。当时,烧瓷技术水平是很高的,常见的青瓷器皿有罐、钵、碟、壶、盆、洗、盂、碗、盘等,而以钵和碟居多。釉色多数是米黄色略带青绿,只有少量的青灰釉,釉都开冰裂细片,晶莹透亮。到南朝时,几乎全是米黄釉,这是江西六朝青瓷器的重要特色。当时漆器工艺的生产也是很发达的。漆器有木胎和纟宁胎两种,一件圆形漆盒,外施黑漆,上绘有极为纤细流畅的云纹以及奔鹿等动物图案,中间盖钮为镶嵌的银扣。当时晋朝政府特别明文规定,凡制造漆器,必须先得到政府的批准,当漆器按照一定的规格制成后,还得用朱砂调漆写上制成的年月和制造者的姓名。有的在漆器上写上自用者的姓氏。
家庭纺织业也比以前有了更大进展,养蚕缫丝的技术水平大为提高。据《隋书·地理志》载,豫章郡一年蚕有四、五次熟,南昌一带的妇女都勤于纺绩,有的晚上浣纱,到第二天天一亮,即织成布,俗称为鸡鸣布。
到了隋唐时代,地当“夷夏之交”的豫章地区,已是“土沃人庶”“国用所系”的富裕地区;而江南与岭南通商要道的洪都城,则显然已成为一座异常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了。
在这个城里,人烟稠密,户口众多,百业兴旺,商业繁荣。据史书记载,洪州的户数(包括属县),隋时为一万零二十一户,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为五万五千四百零五户,到元和时(公元806-820),竟增加到九万一千一百二十九户。两百年间,洪州的户数,竟增加了七倍多,这在当时全国来说也是增长最快的。
唐代南昌的手工业有着全面发展。其中以瓷器业、造船业和军工器械、竹木制造业等最为突出。
唐代著名的瓷窑,遍布全国,而南昌的“洪州窑”,也是当时全国八大私窑之一。据考古工作者的深入调查研究,丰城曲江罗湖窑似应是唐代洪州窑址,至少是洪州窑的一部分。
罗湖窑的瓷业生产虽然开始于东晋,但发展到隋、唐时代,已更趋兴盛,烧造的范围也大大扩展到鹅公包、尚山和对门山一带。这时烧造的瓷器,一类为青瓷,但更多的是黄褐或酱褐色釉瓷,常见的器形有盅、盏、碗、罐和钵等。盅、盏、碗等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饮酒、品茶的器皿,其口沿外多印有一周圆涡纹饰。这些器形和釉色、花纹,都与南昌、清江、黎川等地唐墓中出土的相同。
为什么地处丰城县的窑址可以称为洪州窑呢?这是因为唐代的洪州,所属的县包括今天的南昌、丰城、高安、进贤、武宁等地。唐时名窑的通例,一般都是以大地名(州)称呼,由于丰城罗湖这地方生产的瓷器国内闻名,因而很自然取名为“洪州窑”了。罗湖距洪都城仅三十公里,半日内就可抵达,又在章江边上,南来北往的舟船都经过这里,有这样便利的交通条件,其产品自然容易畅销各地。
唐代洪都的造船业,在全国来说,也是闻名的。 “江东鲖船,多用樟木”(陈藏器《本草拾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唐太宗李世民发兵与高丽作战时,命将作大臣阎立德在洪(南昌)、饶(波阳)、江(九江)三州造浮海大船四百余艘。《册府元黾》更有在洪都制造战舰的记载:“唐王皋为洪都观察使,多巧思,尝为战舰,挟以两轮,会蹈之,溯风破浪,其疾如挂帆席。”说明唐时南昌的工匠们,已能制造用脚踏的原始轮船,即使是逆风而行,其速度也如挂帆篷一样破浪前进。李白在《豫章行》诗中也有“楼船大如海,簸荡落星湾”之句,这是对洪州所造大船的极生动描写。
唐代的洪都城又是制造军工器械的重要地区。洪州的弩名闻天下,西川节度使崔安潜就曾奏请皇帝派洪州弩手到四川去教蜀人习射。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征略安南(今云南一带)的士兵久屯,由于大多数都是两河(今河南、河北一带)将士,不服南方水土,结果死于瘴毒者十有七八,当时宰相杨收,曾奏请皇帝并得到批准,撤换北军,另在洪州招摹强弩手三万人,建立一支强悍的军队,并开始在洪州置镇南军,以负责镇守南方诸地的重任。
唐代南昌的竹器制造业很发达。:“江西人有善展竹,数节可成器”。那时南昌的手工艺人,能把狭窄的竹子,展开得相当宽阔,用来制成各种日用器具。
由于手工业的全面发展兴旺,唐时洪都城的商业贸易也相当繁荣。当时,在章江门外,滕王阁下,江边码头,日夜停泊着南来北往的巨大商船。韦庄在《南昌晚眺》一诗中写道:
“南昌城廓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
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
唐南昌的商人所经营的货物,以木材为大宗。“豫章诸县,尽出良材,求利者采之,将至广陵,利则数倍。”(《太平广记》331卷引纪闻)他们将江西出产的木材,通过章江,出鄱湖,浮大江,运往广陵(扬州)等地高价出售,可以获得数倍的利润。
盐业也是南昌商人经营的重要商品,所以唐时江西盐商而成为富豪者特别多。著名诗人白乐天在新乐府《盐商妇》诗中,对暴发的盐商及盐商妇作了极深刻而生动的揭露,其辞说:“盐商妇多金帛,不事农桑与蚕绩,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江西大商客,绿发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前呼苍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何向江头鱼米贱,红鲙黄橙香稻饭,饱食浓妆倚舵楼,两朵红腮旋欲绽,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好衣美食来何处,亦须惭愧桑弘羊。”
此外,南昌西山的白露茶,也是著名的商品。“风俗贵茶,……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国史补》卷下)。白露茶不仅在唐代负有盛名,到了宋朝,仍然为诗人们所赞赏,把它当作送贵客的礼物。
更值得注意的是,唐朝聚集在南昌城里的商人,除国内东、西、南、北的巨商外,还有不少的外国商人。 《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四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洪州城外有一姓胡的居民,生有五个儿子,其最小的长得魁梧健壮,与众不同。一次,胡氏要他的五子架船运麦进城,行至中途,江岸崩塌,出土铜钱数百万,五子乃弃麦载钱而归,由是家产致富,自然就到洪州城里买下了童仆、马匹和很多高级装饰品和衣料等。因为家中有钱,五子也就经常来往于洪州城。有一次,他骑马进城,行及中途,见马久久止步不进,乃命仆人掘地,又得黄金五百两,因而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一天,他又来到了洪城,遇上了一位“胡商”(外国商人),知道他头中有珠,胡商便使人设酒将五子灌醉,然后将珠子骗去。自此之后,五子的精神一蹶不振,不久就生病而死,家业也逐渐败落下来。这虽然是一个传说故事,但至少说明唐代的洪都城确曾有过外国的商人。这些外国商人,有的还开设有店铺,经营的商业,主要是从西域带来的象牙、玛瑙、水晶、金刚石和香料、胡椒等。另一方面,他们又把豫章地区的一些特产,如瓷器、茶叶、丝绸和竹、木工艺品等,通过海路运往中亚和东南亚一带,从而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