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志研究
> 详情
邂逅旧志里的王阳明
发布日期:2023-12-12 10:46:38 发布人:

众所周知,王阳明与南昌有着许多不解之缘,在南昌,流传着他在新婚夜与万寿宫老道彻夜长谈的趣闻,传诵着他挺身而出挫败宸濠叛乱的壮举,留下了他因功被封新建伯,授文成谥号的美谈,可以说,王阳明在南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明万历十六年《新修南昌府志》里,也记录了王阳明一生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功绩。

作为距离王阳明生平最近的一部南昌旧志,明万历十六年《新修南昌府志》成书于1588年,由当时知名学者章潢,历时一年编纂而成。它记录了王阳明在南昌从祠孔庙的盛况,也留下了南昌人民为他修祠立碑的史实,书中关于王阳明的记录多达十余处,其中包括诗歌三首,奏疏两道,祠记两篇,以及王阳明在南昌平叛的详细过程,可以说是研究王阳明在南昌活动的一部重要史料。

立功:剿叛乱于雷霆之间

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就是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叛乱。在南昌府志(第二十四卷•杂录类•记事)中,用了这么一段来记载王阳明平叛的过程:十八日,都御史王守仁发兵临江、樟树镇…二十日,进省城,城门不守…二十五日,知府伍文定以火舰袭之…宸濠为伍文定部下王冕所执。

从正式发兵到擒获宁王,王阳明只用了短短十天不到的时间,足见他的足智多谋,用兵如神。

在府志(第三十卷 •艺文类 •诗赋)中收录了王阳明所写的《鄱阳战纪》,展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

甲马秋惊鼓角风 ,旌旗晓拂阵云红 勤王敢在汾淮后,恋阙真随江汉东。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王阳明,让南昌避免了更大腥风血雨。府志(第二十八卷 •艺文类•祠记)中的《王文成公祠碑》里称赞道:匪公擒濠,万乘来狩。 我室我家,费保相守?公之德矣,如山如阜(fu)。  

立德: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剿除宁王叛乱,王阳明居功至伟,而他在平叛后的德行,更是令人钦佩。

顺利平定宁王叛乱后,视国事为儿戏的明武宗却要御驾亲征,南昌即将面临一场新的兵灾之时,王阳明站了出来。

为了阻止皇帝亲征的闹剧,王阳明亲赴南京献俘,且多次上奏朝廷,请求减免江西赋税。在南昌府志(第二十五卷•艺文类•奏疏)中记载了他两次上疏的内容。

在《计处地方疏》中,他是仗义执言,忧国忧民:“是盖以百姓之产,纳百姓之粮,以地方之财,还地方之用,民沾惠而国不费;事就绪而财不伤。”

在《征收秋粮稽迟待罪疏》中,他是主动揽责,为民请命:民之疮胰已极,实无可输之物。别夫离妇,弃子鬻女,有耳者不忍闻,有目者不忍睹也。

王阳明的上下周旋,多番努力,最终让南昌人民得以修养生息,他的德行也被南昌人民牢记在心,《王文成公祠碑》中这样写道:

“公心独苦,公民晏如。维公德懋(mao),维公功巍。”

立言:得‘良知’于风波之后

经历了“宸濠之乱”“忠泰之变”的生死砥砺,王阳明益发相信:“良知”足以使人 “明心见性”,忘却患难,超越生死。

南昌府志(第二十四卷•杂录类•记事)中提出:“经张许之难,始有‘致良知’之说,曰‘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是容易见得到此’。故良知之学发自豫章,而豫章人士咸宗之。”

时至今日,虽然“致良知”学说的起源仍有争议,但作为距离王阳明去世后仅仅仅59年的一部官方志书,能给出这样的论断,足以证明,南昌对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学说的重要意义,而至“至良知”学说的确立,也让王阳明精神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府志(第十六卷• 封爵类•名宦传)中称王阳明“锐志理学,乃独得不传之绪,曰‘致良知 ’,为一代儒宗 。”

回望历史,我们追思王阳明坚持理想,坚守正义的宽广胸襟;立足当下,我们学习王阳明怀胸天下,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展望未来,我们常怀王阳明为民请命,敢于担当的优良德行,在新时代做到知行合一,以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