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志研究
> 详情
南昌古城变迁
发布日期:2020-3-25 16:02:46 发布人:admin

   原始居民点的建立

        据解放以后的考古发现,在南昌市东郊的齐城冈、南郊的青云谱和西郊的西山等地先后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果把南昌、新建甚至丰城、进贤县境内的遗址算进去的话,就有数十处之多,这些遗址,就是古代的原始居民点。众多的原始居民点的建立,对以后南昌城的创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可以准确指出的南昌最早居民点是齐城冈和青云谱砖瓦窑厂附近两处。齐城冈遗址有着较厚的文化堆积,还经过科学的发掘,出土了大批的石斧、石箭头和纺轮等生产工具,以及鼎、罐、豆、壶等陶质生活用器。这些原始居民生活的年代距今约有五千年。远古的南昌,水网密布,荆棘丛生,四周还有原始森林,无数的毒蛇猛兽常常出没其间,而我们这些勇敢的先民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天斗,与地斗,与洪水猛兽斗,极其艰苦地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充分显示出人是战胜大自然的决定因素。

        他们使用简陋的木器和石器,从事原始的火耕农业。农业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稳定而丰富的衣食来源,改变了生活,从而为当时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创造了物质基础。

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和社会组织的情况分析,他们大体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期。那时,氏族是人们生活的纽带。所有氏族成员,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

“扬州”之域与“南楚”之地

商周时期的南昌,古文献记载极为贫乏,在《禹贡》一书里,只简单而笼统地称为扬州之域,因此,在旧史家的笔下,南昌犹如江南其它地     区一样,被描绘成愚昧、落后的“荒蛮腹地”。

但是,经初步调查,南昌地区先后发现类似吴城的商周时代遗址达二十余处,根据这些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勾画出商周时代南昌地区古代居民社会生活的大体轮廓。

当时人们已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青铜是一种铜和锡的坚硬合金,适宜于做成带有锋刃的工具。但由于制造铜器的代价较高,且易于脆断,所以在这些遗址上目前发现的只是小件工具或武器,如小刀和箭头之类,而大量使用在农业上的工具还是各种磨制石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青铜可造有用的工具及武器,但是还不能完全代替石器。”遗址上采集有不少石斧、石铲等就是有力证据。

在生活器皿上,当时盛行一种表面印有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的陶器:“印纹陶”或“几何印纹陶”。还能制造一种胎质皎洁、质地坚硬,并在表面施有一层釉汁的“釉陶器”(原始瓷器),它的烧成温度达1100℃左右,敲击之铿锵有声,基本具有瓷器特征,它就是今天瓷器的前身。“印纹陶”和“原始瓷”的烧造,表现了南方地区古代居民的聪明智慧和杰出的创造才能,说明了南昌地区的瓷器烧造也有着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从当时吴、楚、越相互兼并的全部历史考察,南昌基本上都是楚的东境,因而在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更多地表现出与楚相一致的特点。

这时期,南昌虽隶属楚,但与中原文化更日趋融合。据《史记》记载,春秋时,鲁国有个武城人(今山东嘉祥县南),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孔丘的门徒。但因长得很丑,孔子瞧他不起。后来,他遍游海内,积极传布儒家学术思想,也曾“南来友教”,游至长江流域楚国各地,从学弟子达三百余人。这时南昌属“南楚”,自然也来到南昌。由于子羽的名声越来越大,孔子听到后曾叹息说:我以言辞取人失掉了宰予(也是孔子门徒);以相貌取人失掉了子羽。传说子羽死后,就葬在南昌东湖总持院的后面(今二中园内)。唐宋以来,都先后树碑立亭,墓旁重建有祠堂称“友教堂”,后又设“友教书院”。此后进贤县、进贤门都因他而得名,明代王直有《咏澹台墓》诗:

“高风千载动延津, 还有孤坟楚水滨。

   微雨落花空白日, 东风啼鸟自青春。

   城隅故老看园树, 亭下游人着渚苹。

   喜遇圣时崇庙祀, 诸生何幸挹清尘。”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时期。从新建大塘赤岸山战国遗址中出土有铁斧范(铸铁器的模子)来看,南昌地区开始使用铁的时间应该不晚于战国。由于铁农具的出现,整个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从而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逐渐向封建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