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志工作
> 详情
南昌育婴堂案(二)
发布日期:2021-10-22 11:50:31 发布人:admin

法国传教士罗安当和翻译方安之事先闻到风声已逃往九江,转到上海去了。南昌府县当局听说出事,赶紧派人弹压,捉拿群众。但是当时正是黑夜,大家一哄而散,无从抓起。十八日,天主教堂有一艘从九江来的船只也被群众打毁。离南昌五里路的庙巷地方有一所教堂同时也被拆毁。

二十三日进贤县属溪坡山村的天主教徒徐敏山、陈聚源等的房屋和用具也被当地群众捣毁。南昌郊区和邻近各县均发生捣教堂和教民房屋的事件。接着不久,南昌天主教堂附近有人捡到三、四寸长的血膏一块,铜管一根,尸骨一包。于是群众纷纷传说血膏是传教士熬炼小孩精血而成,铜管是用来挖取小孩的眼睛的,小孩的尸骨更是确凿的证据。因而群众的愤怒情绪更加高涨了,斗争规模也更加壮阔。

一八六二年的南昌教案,参加斗争的群众主要有各地来昌应试的学生和一般市民,一部分主持正义的地方士绅也表示支持,就是江西巡抚沈葆桢开始也表示了同情的态度。他认为士绅排斥“异端”是忠义的表现。群众斗争爆发以后,表示“洋人横行中国很久了,没料到竟遭到我百姓的回击。”而感到欣慰。事后,法国传教士以被殴伤相讹诈,以兵船相威胁的时候,也能根据事实,据理力争,主张“饬地方官谕以至理,晓以大义”。

南昌的反洋教斗争和清政府的对外妥协政策是相对立的。清廷三令五申的向官绅们反复解释、申诫,说明天主教虽属“异端”,与内地风俗人心不容,无奈条约已定,况且为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还需要借助洋人的力量,要求官绅们体谅朝廷的苦衷。

在清廷的训诫下,封建官僚和豪绅们领会了朝廷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旨意,迅速退出了反洋教运动的行列。当法国公使照会提出赔款、建堂、出告示禁止反洋教活动,以及督抚应以“宾礼”接见传教士等要求时,沈葆桢奏称:“当即将照会给官绅们阅看,各官绅深明事理,并无异议。”

尽管封建官僚、豪绅中途退出了斗争,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却仍然坚持斗争。群众说:官府绅士总是依他,做官的只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绅士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去,受罪的却是百姓,与他何干!我们如今都不要管他,我们还做我们的事。

南昌街头遍贴“扑灭异端邪教公启”,痛斥法国传教士的种种罪恶,号召全省人民,同伸义愤:“倘该国教士胆敢来江蛊惑,我等居民,数十百万,振臂一呼,同声相应。锄头扁担尽作利兵,白叟黄童悉成劲旅,务将该邪教斩除净尽,不留遗孽”。

沈葆桢也说当时群众怨愤之词,有不共戴天之势。他还向清廷报告说:“虽曾晓谕查禁,但不能查出是何人所撰,这种匿名揭帖,愈贴愈多,此处揭去,他处复贴,理谕势禁均无从下手;访问街谈巷议,都说官藉外国威逼小民,人情汹汹。深恐激成变故”。“人言藉藉,众口雷同”。群众斗争情绪的高涨已经是无法阻止。

群众愤怒地指出,对侵略者是不能让步的。“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因此,必须“与他拚命”。又说封建官绅是靠不住的,必须自己起来,把侵略者驱逐出去。对于中国教徒,一经各族长查出,  “不必禀官,公开处死,以为不敬祖宗,甘心从逆者戒。”并表示:“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横竖总是死,他不过炮火厉害,我们都拚着死,看他—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这是多么豪壮的语言啊!

一八六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同治二年二月初十日)法国传教士罗安当在清政府派员护送下到达九江,准备仍回南昌。当时南昌群众一得到消息,便纷纷议论。街头也出现大批揭帖:“有四维(罗)不日来省,凡我同人商集所订处所,照前议行事。”相约到时一齐行动起来。群众情绪异常激愤。沈葆祯也在群众舆论的压力下,害怕斗争进一步扩大无法掌握,赶紧电饬九江道就近和法国传教士商谈,愿赔款了案,暂时切勿来南昌,以免激成变故。

但是,法国传教士仍不死心,在安庆得到清廷两江总督的保证和支持后,在清政府的大员陪同下,仍想鼓足勇气返昌。五月二十日(农历四月初三日),由九江启程,二十七日乘船到达南昌,所乘船只刚刚停靠滕王阁下河边,只见江岸竖起一面大旗,旗上大书“禁止法夷入城”数字。随即砖头石块齐飞,向传教士的座船打去。当时南昌府县官吏听说法国传教士已到南昌,赶紧准备行馆,并派人前往码头迎接。谁知差官们走到船边即遭群众唾骂,并被石头打得头破血流。法国传教士看到这种情况,只得解缆回窜,灰溜溜地逃走了。当时,围集在江岸的群众还余怒未消,只恨教民不该引诱这些法国传教士来南昌传教,为害人民。于是又将教民开设的几家店铺一概拆毁了。

法国传教士罗安当回九江后,只得与九江道蔡锦青谈判。在南昌群众斗争的压力下,传教士和清政府都不得不作某些让步。传教士只要求清政府出一张告示,以避免再发生同类事件。如果江西巡抚不便出面,下面司道署名的也可以。清政府也害怕激起民愤,将原拟的告示文稿再三修改,把训诫口吻改为劝告语气。另外清政府答应赔款一万七千两,作为房屋抵价。一八六二年的南昌教案,坚持了一年多的群众斗争,终于赶走了法国传教士,以南昌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了。